老板為什么喜歡注冊多個公司?
這和雞蛋不能放到一個籃子里的投資理論有點相似,比如老板成立了一家食品公司,因為是有限責任制+,如果這家公司的產品出了事,消費者要索賠,加上罰款金額可能是天價了,如果把家產全放里面,老板就會身無分文還背一屁股債。如果家財被分散到多個公司就好辦了,直接宣布破產就當損失了一筆小錢。
其次,多個公司可以做關聯交易+,調整利潤,節稅、再融資都很方便
假設老板有ABC三家公司,A公司開的最久,一直很賺錢,現金流穩定;B公司是高新技術企業+有所得稅優惠和政府補貼支持;C公司新開辦,前期投入大,收入少,處虧損狀態。
這時可以通過關聯交易把利潤向B公司和C公司轉移,轉多少要視當地當時的監管力度,總之公司越多轉的越方便,可以省下大把的企業所得稅+。具體辦法有員工在B公司干活,在A公司拿工資(操作好了還可以省一點個人所得稅+);A公司購買設備廠房給C公司無償使用:A公司高價收購其他兩家公司的產品和服務等等。
虧損公司把利潤做大了,可以搞到貸款,如果有人想投資還可以抬高估值,好處很多
最后,多個公司做生意也很方便,尤其是招投標+階段。
現在一般大公司采購都要求招標,最少三家投才能開標,現在內外關系都打通了,一個工程本來100萬的成本,談到了200萬,純利90萬(還有10萬要上下打點),但投標就不好辦了,萬一有人進來投標,把價格壓到120萬,前面就白干了,大家一分錢好處也撈不到。
怎么辦,老板多開幾家公司,都同一批人干活,但掛的牌子不一樣,不是三家成標吧,投標的三家公司都是一個老板(但法人代表不會一個人),標書內容早就知道,想讓那家中就讓那家中,
上面說的都是負面信息,從公司經營的角度,多個公司可以方便管理,如果是不同行業不同產品辦多個公司也是合理的,但如果開的都是皮包公司+,這老板離騙子就不遠了

其次,多個公司可以做關聯交易+,調整利潤,節稅、再融資都很方便
假設老板有ABC三家公司,A公司開的最久,一直很賺錢,現金流穩定;B公司是高新技術企業+有所得稅優惠和政府補貼支持;C公司新開辦,前期投入大,收入少,處虧損狀態。
這時可以通過關聯交易把利潤向B公司和C公司轉移,轉多少要視當地當時的監管力度,總之公司越多轉的越方便,可以省下大把的企業所得稅+。具體辦法有員工在B公司干活,在A公司拿工資(操作好了還可以省一點個人所得稅+);A公司購買設備廠房給C公司無償使用:A公司高價收購其他兩家公司的產品和服務等等。
虧損公司把利潤做大了,可以搞到貸款,如果有人想投資還可以抬高估值,好處很多
最后,多個公司做生意也很方便,尤其是招投標+階段。
現在一般大公司采購都要求招標,最少三家投才能開標,現在內外關系都打通了,一個工程本來100萬的成本,談到了200萬,純利90萬(還有10萬要上下打點),但投標就不好辦了,萬一有人進來投標,把價格壓到120萬,前面就白干了,大家一分錢好處也撈不到。
怎么辦,老板多開幾家公司,都同一批人干活,但掛的牌子不一樣,不是三家成標吧,投標的三家公司都是一個老板(但法人代表不會一個人),標書內容早就知道,想讓那家中就讓那家中,
上面說的都是負面信息,從公司經營的角度,多個公司可以方便管理,如果是不同行業不同產品辦多個公司也是合理的,但如果開的都是皮包公司+,這老板離騙子就不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