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貿er必知的騙子幾種伎倆
細數外貿騙子郵件的特點
- 不關心產品本身
- 不關心價格
- 不需要樣品。
- 強調付款方式
- 強調信用
- 強調銀行
- Yahoo郵箱,Gmail郵箱,Hotmail郵箱
- 高頻出現以下詞匯Sir,urgent,payment terms,bank,remit,confidential,check
- 郵件很長,看似詳細,其實空洞,多位套話
- 釣魚郵件,現階段比較頻繁,新手易中招。
首先在B2B網站發詢盤,說對你的產品非常感興趣,而且數量很大,請你報價,各種內容要求很多。
第二天(高明的騙子都要等一周左右才回復)回復說,他們有種產品,請看一下你們能不能生產,然后給出一個網址,這就是釣魚網址,讓你輸入郵箱,密碼。
他們會自動記錄,以后你的郵箱所有郵件他都能看了,有的還會在里面設自動轉發到他的郵箱,然后服務器上刪除,他就用你的名義和客戶聯系。因此,當網址中要求你輸入郵箱及密碼時,魚桿已經在等著釣你啦。
業務運作陷阱
在國際貿易中,當事人五花八門,既有世界跨國公司,也有中小企業,還伴有無主體騙子,在外表上難以識別。許多業務一旦得到雙方認可,第一步即告完成,但一些設陷者,一般開始隱藏得比較深,在業務前不露破綻,而在業務進行中設陷,他們手法不斷翻新,不斷變化,主要表現在:
1、[合同"陷阱"]
是最常見的一種,設陷者往往利用合同并以“法律”的招牌來引誘對方上當,其表現形式為:
①名片(騙)主體:合同當事人一方沒有注冊資本,不能提供營業證明、法人資格證明,僅只有個人名片(標有公司、職務、通信地址、電話等),這種商人無法人資格,常以東南亞、港澳臺等地公司名片出現,并以中間商自居收取傭金。
②變更條款:如變更合同主體條款,詐騙者稱因各種原因建議由第三方代替自己履約,受騙方往往輕易答應而上當;變更合同運輸條款,改班輪運輸為租船運輸;變更支付條款,改信用證支付為托收或匯付;變更檢驗條款,要求改為外方檢驗機構。
③不簽書面合同:設陷者以《聯合國國際貨物銷售合同公約》第11條為由,并振振有詞提出,外貿公司可不必擔心沒有書面合同,只要雙方認同即可。
④利用條款:在國際貿易實踐中,許多設陷者,都是利用有些條款不完善或制造不完善條款進行欺詐,主要表現在下列條款方面:如品質條款、索賠條款、擔保條款、違約金條款等等,設置陷阱。
2、[信用證“陷阱”]
在信用證內容上設陷者在其信用證中規定一種條款,這種條款的實現與否完全取決于開證人。常見軟條款有以下幾種類型:
①暫不生效信用證,待進口許可證簽發后通知生效或待貨樣經開證人確認后再通知信用證生效;
②船公司、船名、目的港、起運港或驗貨人、裝船日期須待開證人通知或征得開證人同意,開證行將以修改書的形式另行通知
③貨到目的港后通過進口商檢驗后才履行付款責任;
④指定受益人必須提交國外檢驗機構出具的檢驗證。
3、[結算“陷阱”]
在出口方面:現在許多不法商人,往往打著市場行情不好,需要時間推銷等幌子,并采用改證手法來拖延結算時間,如L/C出了幾批貨后改D/P、D/A,而一旦出口方接受了D/P、D/A遠期付款方式或寄售方式后,雖然對方聲稱自愿支付延期利息,實質上不法商人等待貨物到港后,如市場不好,即申請拒付。
還有的稱可開立信用證,但遲遲不開出,幾經外貿公司催促,才告知“證已開出,可先發貨,此時船期臨近,待收到信用證后又發現多處條款不符,只好改匯付(匯付僅屬商業信用),此時設陷者收回未寄出的正本匯票,給外貿公司造成錢、貨兩空的損失。

①名片(騙)主體:合同當事人一方沒有注冊資本,不能提供營業證明、法人資格證明,僅只有個人名片(標有公司、職務、通信地址、電話等),這種商人無法人資格,常以東南亞、港澳臺等地公司名片出現,并以中間商自居收取傭金。不帶你這么黑以HK公司做為中間商的SOHO

第一招:對方要你的貨,他不來看廠看貨,反叫你去他處,并承諾可以預付定金,簽定合同。---99。99%是騙子;點評:真有這樣的好事?他真的對你的企業的真實性,對你的產品質量的可靠性這么放心?回答是否定的。萬騙不離其宗,該類騙子(包括外貿騙子,工礦騙子)騙錢的唯一伎倆,就是騙你過去。破解方法:千萬貿然不能到需方去!!
第二招:他未付預付款給你,先向你索取回扣、好處費、外貿保證金、手續費、公證費、質檢費、煙酒土產物品等及吃喝的,--100%是騙子;點評:騙子拿了,吃了,喝了,然而什么都不會給你,給你的只有失望的等待。破解辦法:捂緊你的錢包!!
第三招:格式化的詢價(是指事先印好詢價格式,然后填上你的單位名稱,需求的產品品名,漫天散發,廣種薄收,引你上當。你千萬不要成為騙子的這“薄收”部分呵!),--99。99%是騙子;點評:騙子如果一家一家的詢價,他的精力就耗費太大了,所以,他要事先印好,把內容一填,傳真一發,一切OK!就等你上鉤了!破解辦法:看到此類詢價傳真,不要有幻想,馬上扔到廢紙簍!
第四招:不具體細問他要的產品的情況(如相關配套,款式,用途等),不關心你報的價格高低(或只是裝腔作勢隨便問一下),--90%以上是騙子;點評:老外要貨往往把產品的細節摸細摸透,故外貿公司詢價時首先會問此產品的相關問題,但騙子一般不會關心此類問題的,除非騙子是專業出身,騙子是可能去研究某種產品的相關情況的。破解辦法:只需問幾個產品的專業話題,騙子的尾巴就會露出來。
防騙秘訣:
1,天上不會掉餡餅!
2,不見兔子不撒鷹!
你如果悟通以上秘訣的真諦,施展以上五招絕招,恭喜你!你已經可以識破和預防90%以上的網上騙局了!!你已經不需要再去問“這個公司的誠信度如何?”“這個公司是騙子嗎?”這樣簡單的問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