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果av一区二区三区,免费看成人av,国产精品久久久久7777按摩,欧美黑人巨大精品一区二区

離岸資訊 » 資訊 » 日本稅種

日本稅種


日本是以直接稅為主的國家。現行的主要稅種有:法人稅、個人所得稅、繼承和贈與稅、消費稅、酒稅、煙稅、印花稅、汽車重量稅、居民稅、法人事業稅、不動產購置稅、汽車稅、汽車購置稅、輕油交易稅、固定資產稅、城市規劃稅等稅種。各稅種的概況如下:

1、法人稅

(1)納稅人

法人稅的納稅人是以營利為目的的普通法人組織和其他有經營性收入的法人組織。納稅人分為國內法人和外國法人。總部設在日本境內的為國內法人,總部設在日本境外的為外國法人。國內法人應當就其來源于日本境內、境外的全部所得繳納法人稅;外國法人只就其來源于日本境內的所得納稅。

(2)征稅對象 、稅率

法人稅的征稅對象是法人各經營年度從事經營獲取的利潤。國內法人就經營所得、清算所得、退休年金基金等所得繳納法人稅。

來源于日本境內的所得共分為11類:經營和資產運用所得、提供勞務所得、不動產租賃所得、存款利息所得、股息所得、貸款利息所得、資產轉讓所得、廣告所得、人壽保險基金所得、從隱名工會等組織分得的所得、中小企業風險準備金。法人稅的基本稅率是30%。資本金不超過1億日元的法人,年應納稅所得額低于800萬日元,適用稅率為22%;年應納稅所得額超過800萬日元,適用稅率為30% 。

(3)應納稅所得額

應納稅所得額為每一納稅年度的利潤總額減除費用后的余額。

①股息處理。實行法人之間分配股息扣除制度。法人A對法人B持股達25%以上、持續時間在6個月以上的,法人A從法人B取得的股息全額不征稅;持股低于25%時,取得的股息80%不征稅。

②向外國分支機構支付的特許權使用費。日本法人向外國分支機構支付的特許權使用費允許扣除,但是必須符合獨立公平交易價格的規定。對資本弱化公司而言,負有關聯公司債務的日本法人支付利息的可扣除部分受到限制。運用公式計算出的負債資產比例超過3:1時,不得扣除負債利息。

③固定資產折舊。納稅人可以選擇使用余額遞減法和直線法。余額遞減法不適用于 1998年4月1日以后購進的建筑或固定資產。稅法也相應規定了不同種類固定資產的使用年限和折舊率

稅法規定折舊資產的購置為10%。折舊方法適用于購置成本的90%。根據行業和資產種類,可在購進年度適用特別加速折舊。財務賬面折舊與稅務折舊之間的差異應在納稅申報表中作出調整。

產量比例法是一種年限法,適用于礦產,根據礦山預期采掘年限計算預期采掘量的方法。

④虧損結轉。法人合并、分立發生的經營虧損,可以向后結轉5年,即允許從今后5年內實現的利潤中抵扣,不論法人還是居民個人稅均不允許虧損向前結轉。

⑤準備金制度。只有壞帳準備金、返銷品調整準備金允許抵扣,但有數額限制規定。2003年4月1日起,季節性紅利和擔保準備金不再允許抵扣,而且,雇主解雇費和特別維修準備金也不再允許抵扣,從2003財政年度起以后的4年間將縮小這兩項準備金數額。

⑥交際費扣除。從2003年4月1日起至2006年3月31日,對資本金不超過1億日元的法人,交際費列支特例為實際支付金額的90%或者360萬日元中數額較少的一方。

⑦留存利潤征稅制度。為防止關聯公司內部過度使用節稅策略,日本規定了公司內部留成比例最高限額,對年度留存利潤超過規定扣除限額的部分,采用特別稅率征收。考慮到內部留成是中小企業的重要資金來源,因此對其超額留存利潤適用較低的三級累進稅率:對不超過3000萬日元的部分,稅率為10%;超過3000萬日元至1億日元的部分,稅率為15%;超過1億日元的部分,稅率為20%。從2003年至2006年期間,對于自有資本比率低于50%的中小企業,停止適用留存利潤征稅制度。

⑧捐贈款扣除。用于振興科教文衛或社會福利事業的捐贈款,允許全額扣除。慈善捐款的扣除比率為應納稅所得的1.25%或者實收資本的0.125%,但是,對外國分支機構的捐款則一概不予扣除。

⑨未向稅務機關提供收款人姓名、住址等信息資料的費用支出一概不能扣除。除了征收正常的法人稅和居民稅以外,對這類費用支出還將適用48.28%的特殊稅率征稅。

⑩董事報酬。除紅利外,支付給董事的報酬允許扣除,規定該數額應按合理標準,并不能超出該標準。即使如此,也需經股東認可或在公司章程中規定。

⑾雇員報酬。向雇員發放的報酬一般允許扣除。但是,以雇員和其上司的特殊關系向其發放的額外工資和退休費用則不能扣除。

(4)法人事業稅和法人居民稅

日本法人除繳納法人稅外,另須繳納附加的法人事業稅和法人居民稅。法人事業稅屬于都道府縣收入,法人居民稅屬于都道府縣和市町村收入,稅率(按照法人稅額的一定比例)由各地方政府制定。法人事業稅針對設在都道府縣的法人收入征收,稅率分為三個等級:年收入不超過400萬日元時,稅率為5-6%;年收入超過400萬日元時,稅率為7.3-8.76%;年收入超過800萬日元時,稅率為9.6-11.52%。凡在都道府縣和市町村擁有事務所的居民法人均須繳納法人居民稅,計稅依據是資本金總額和從業人員數量,道府縣居民稅按照資本金總額設定為2萬日元至80萬日元的五級,標準稅率為5.0%(稅率上限是6.0%);市町村居民稅按照資本金總額和從業人員數量設定為5萬日元至300萬日元的九級,標準稅率為12.3%(稅率上限是14.7%);東京都按照法人稅額的17.3%(稅率上限為20.7%)征收。

法人資本金等于或超過1000萬日元以及法人事務所跨越兩個以上都道府縣時,利潤不按累進稅率計征。對公用事業法人和保險公司分別按照1.3%和1.365%的稅率對純公用事業費和凈保費征收法人事業稅。

當期已繳納的法人事業稅允許從法人稅應納稅所得額中扣除。從2004年4月1日以后,法人事業稅采用了新的外形標準課稅制度,資本金超過1億日元的法人將適用此項新制度,根據該制度規定,應納稅所得額取決于公司人員數量和資本金,現行盈利企業將按優惠稅率繼續適用新制度,虧損法人也須繳納法人事業稅。外形標準課稅制度按照法人各經營年度所得額、附加價值額和資本金額分別設定不同比例稅率:所得額對不超過400萬日元的部分按3.8%(上限為4.56%);對超過400萬日元至800萬日元的部分按5.5%(上限為6.6%);對超過800萬日元的部分按7.2%(上限為8.64%)征稅。附加價值按0.48%(上限為0.576%)征稅。資本金按0.2%(上限為0.24%)征稅。

(5)外國稅額抵免

日本居民和國內法人在外國已繳納的稅額可以在規定的限額內抵免國內法人稅和居民稅。

(6)對非居民和外國法人的征收制度

對非居民或者外國法人來源于日本國內的所得征稅。根據其在日本國內有無常設機構以及源泉所得的種類而不同:非居民和外國法人在日本國內有常設機構的,其經營所得、資產所得與居民一樣采用綜合計稅方法;勞務報酬、工資、股息、特許權使用費、租賃費、貸款利息、存款利息、債券、金融商品收益等必須繳納15%至20%的預提稅,然后,納入綜合計稅對象。非居民和外國法人在日本沒有常設機構的,按照“無常設機構不征稅”的國際法原則,對經營所得免稅,資產所得只限于不動產轉讓所得列入綜合計稅對象; 勞務報酬、工資、股息、特許權使用費、租賃費、貸款利息、存款利息、債券、金融商品收益等一般只征收15%至20%的預提稅。

2、個人所得稅

(1)納稅人

日本個人所得稅的納稅人為居民和非居民個人。居民指在日本國內擁有住所、居住期間滿1年以上的個人,非居民指在日本國內沒有住所、居住期間不滿1年的個人(居民以外的個人)。居民應就來源于全世界的所得納稅,非居民只對來源于日本境內的所得納稅。無意在日本永久居住,居住期限在5年以下的非永久居民,僅對來源于日本境內的所得和在日本支付或匯往日本的境外所得納稅。日本的海外移居者最初5年通常作為非永久居民;因工作派遣到日本居住不滿1年,則作為非居民對待;在日本居住滿5年,即成為永久居民。

(2)征稅對象、稅率

居民應就下列所得繳納個人所得稅,包括:①利息所得;②股息所得;③不動產所得;④經營所得;⑤工薪所得;⑥轉讓所得;⑦偶然所得;⑧山林所得;⑨退休所得;⑩其他所得。 個人所得稅的起征點因基本生活扣除額等因素的影響而有所變化,目前,夫婦帶兩個孩子的標準工薪家庭的個人所得稅起征點為384.2萬日元。

(3)應納稅所得額

個人扣除項目包括: ①基本生活扣除。日本永久性居民納稅人和非永久性居民納稅人均可享受基本生活扣除,扣除標準個人所得稅為 38萬日元 ,個人居民稅為33萬日元。②配偶扣除。扣除標準個人所得稅為38萬日元,個人居民稅為33萬日元。年齡超過70歲的老人扣除標準個人所得稅為48萬日元,個人居民稅為38萬日元。③撫養扣除。扣除標準個人所得稅為38萬日元,個人居民稅為33萬日元。特定撫養家屬年齡在16歲至23歲之間,扣除標準個人所得稅為63萬日元,個人居民稅為45萬日元。年齡超過70歲的老人扣除標準個人所得稅為48萬日元,個人居民稅為48萬日元。④醫療費扣除。最高限額為200萬日元 。⑤社會保險費扣除。按照家庭構成扣除標準不同:獨身為11.4萬日元,夫婦為15.6萬日元,夫婦加1個孩子的家庭為22萬日元,2個孩子的家庭為32.5萬日元(有一個子女不滿16歲)28.3萬日元(有兩個子女不滿16歲)。⑥人壽保險費扣除。最高限額為10萬日元。⑦損害保險費扣除。最高限額為1.5萬日元。⑧捐贈款扣除。計算公式為:特定捐贈款合計金額-5000日元,或者,(年收入金額×40%)-5000日元,其中較少金額作為扣除標準。 ⑨配偶專項扣除。扣除標準為38萬日元。⑩殘疾人扣除。扣除標準為27萬日元。⑾老年扣除。扣除標準為50萬日元。⑿鰥寡扣除。扣除標準為27萬日元。⒀16歲至22歲的撫養子女扣除。扣除標準個人所得稅為25萬日元,個人居民稅為12萬日元。⒁小企業互助款扣除。扣除標準為實際支付的全部金額。⒂各種損失扣除。計算公式為:(災害損失金額+關聯支出金額)-年收入金額×10%,或者,災害關聯支出金額-5萬日元,其中較多金額者作為扣除標準。考慮到特殊情況,個別扣除項目有所增減。非居民不享受上述任何一項扣除。

配偶專項扣除是1987年稅制改革中針對“配偶打工問題”設置的,適用于納稅人年收入不超過1000萬日元的家庭。一旦配偶的打工收入達到103萬日元,與工薪所得扣除(65萬日元)和基本生活扣除(38萬日元)相抵,納稅人不能享受配偶扣除;而配偶收入達到141萬日元時,將取消納稅人的全部配偶扣除,配偶成為真正意義上的納稅人。目前,稅制上已做出修改,廢除了配偶專項扣除(38萬日元),此項修改適用于2004年以后的個人所得稅。隨著配偶收入的增加,個人所得稅負也將有所增加。

個人所得稅實施了一項定率減稅措施,即按照個人所得稅額的20%(最高扣除限額為每年25萬日元),個人居民稅額的15%(最高扣除限額為每年4萬日元)分別給予減除。

(4)股息抵免和外國稅額抵免

日本個人所得稅法為避免個人所得稅和法人稅的雙重征稅設置了股息抵免項目。應納稅總所得額低于1000萬日元時,扣除額為股息所得的10%,應納稅總所得額超過1000萬日元時,扣除額為股息所得的10%和超過部分的股息所得的5%的合計金額。為避免國內個人所得稅和外國個人所得稅的雙重征稅設置了外國稅額抵免。日本居民的國外源泉所得依據外國法律已繳納的外國稅額可以從日本的個人所得稅和居民稅中抵免。

(5)資本利得課稅

資本利得采取在減除最大法定扣除額50萬日元后與其他所得綜合課稅的原則。保有期超過5年的轉讓資產,其資本利得視為長期資本利得,應納稅所得額減按凈資本的50%計算。轉讓土地、建筑物及構筑物的資本利得將采用特殊的稅制措施。

對銷售特殊指定證券(包括法人股、可轉讓無擔保公司債等)采取與其他所得分離的方式課稅,按20%的稅率征收(其中,個人所得稅15%,個人居民稅5%)。通過指定證券公司轉讓上市股份產生的資本損失,允許向后結轉3年。

來自銀行存款以及特殊指定金融工具的利息采取與其他所得分離的預提方式征稅,稅率為20%(其中,個人所得稅15% ,個人居民稅5%)。

股息采用與其他所得綜合計稅的原則。當股息在日本支付時,對其征收20%的預提稅。自2004年1月1日至2008年3月31日期間,預提稅減按10%(其中,個人所得稅7%,個人居民稅3%)征收。對在日本支付的來自上市股和其他特定股的股息,納稅人可以選擇預提稅方式繳納國地稅。今后任何一種股息均須采用與其他所得綜合計稅的方式。非居民來自日本境內的利息、股息、租金和使用費按照20%(銀行存款或特殊指定金融工具則按15%)或按較低的協定稅率繳納預提稅。

(6)個人居民稅和個人事業稅

①個人居民稅。在市町村和都道府縣擁有住所和事務所的居民均須繳納個人居民稅,對在市町村擁有住所的居民采用定額稅率和比例稅率計稅。對擁有事務所(事務所所在市町村沒有住所)的居民采用定額稅率計稅.

②個人事業稅。此稅是都道府縣對個體經營者的上一年度凈收入(即扣除290萬日元后的凈所得)征收的道府縣稅。依據行業性質的不同,從事營業性行業如商品銷售業、不動產租賃業、餐飲旅游業、保險電信業等稅率為5%;從事畜牧水產業稅率為4%;從事自由職業如醫生、律師、稅理士、美容美發師稅率為5%,助產醫師、按摩師等適用3%的輕稅率;限定稅率為標準稅率的1.1倍。個人事業稅可以從下一年度的應納稅所得額中扣除。

3、消費稅(增值稅)

(1)納稅義務人

在日本國內提供應納稅貨物與勞務的居民、非居民以及國內法人和外國法人為消費稅的納稅義務人。年應納稅銷售額低于1000萬日元的小規模企業免除消費稅的納稅義務。

從事出口貿易的中小企業經申請可以選擇作為納稅義務人,這樣,不僅可以扣除進項消費稅稅額,還可以享受出口退稅的優惠(即出口貨物享受免稅優惠)。另外,稅法還規定了法人繼承、合并、分立時免除消費稅納稅義務的特例。進口貨物一律繳納消費稅。

(2)征稅對象、稅率

日本消費稅采用價外稅方式,對在日本國內所有有償貨物勞務交易普通征收。個體經營者(成法人)的無償資產轉讓(用于家庭消費、贈與或低價轉讓他人)時,也視作交易,納入征稅對象,計稅依據采用資產市值。當然,也有一些不征稅交易:

不納入消費稅征稅對象的貨物勞務包括兩類,從其交易性質看不易納入征稅對象的貨物勞務包括:①土地(含土地上的權利)的轉讓與租賃(以土地轉讓與租賃的中介費作為等價報酬的勞務提供除外)。②有價證券等支付手段的轉讓。③貸款利息、保險費等。④郵票、印花轉讓。⑤行政手續費、國際郵政匯兌、國際郵政轉賬、外匯交易。

從政策方面考慮不納入征稅對象的貨物勞務包括:①醫療保險各法規定的醫療費。②看護服務和社會福利服務。③生育助產費用。④埋葬費、火葬費。⑤殘疾人物品的轉讓與租賃。⑥學校提供的教育費用。⑦教學用圖書的轉讓。⑧住宅租賃。

日本消費稅與歐洲國家普遍實行的增值稅屬于同一類型,即繳稅基數較寬的間接稅。消費稅稅率為4%。與地方消費稅(消費稅稅額的25%)的合計稅率5%。

(3)應納稅額的計算

經營者用不含稅銷售額(計稅依據)乘以稅率,得出銷項消費稅額,以此扣除進項消費稅額,余額為應納稅額。用公式表示為:

銷項消費稅額 – 進項消費稅額 = 應納稅額

進項消費稅額原則上其全額作為進項稅額扣除的對象。但是,實際上,由于有些貨物勞務屬于不征稅項目,不征稅項目的進項稅額不給予扣除。應納稅銷售比例低于95%時,只有與征稅項目的應納稅銷項目稅額對應部分的進項稅額給予扣除。經營者可選擇按照個別對應方式或總括比便分配方式計算扣除進項稅額。應納稅銷售比例的計算公式為:

應納稅銷售比例=應納稅銷售額(不含消費稅)/總銷售額(不含消費稅)

個別對應方式將應納稅進項消費稅額區分為:①與征稅項目的應納稅銷項稅額對應的部分。②與不征稅項目的銷項稅額對應的部分。③征稅項目的應納稅銷項額與不征稅銷項額共用的部分(按各自所占比例,分為適用扣除和不適用扣除)。用公式表示為:

扣除稅額 =(第①部分的稅額)+(第③部分的稅額)×(應納稅銷售比例)

總括比例分配方式指在納稅期的應納稅進項消費稅額乘以應納稅銷項稅額比例,計算可扣除和不可扣除的消費稅額。用公式表示為:

扣除稅額 = 應納稅進項消費稅額×應納稅銷售比例

日本消費稅實行簡易征稅制度,簡易征稅制度是針對一定規模以下的中小企業,(按其選擇)采用以銷項消費稅額為基礎、簡單計算進項消費稅額的制度。

通常,基期應納稅銷售額不超過5000萬日元的經營者,選擇簡易課稅制度并向所轄稅務署長提出書面申請時,就其納稅期的應納稅銷項稅額(有銷售額返還時應扣除)乘以法定進項稅額計算比率,計算進項消費稅額,給予扣除。應納稅額的計算公式為:

簡易征稅制度應納稅額=應納稅銷項稅額×消費稅稅率-應納稅進項稅額×法定進項稅額計算比率×消費稅稅率

4、其他主要稅種

(1)繼承稅

① 納稅人。繼承稅的納稅人是因繼承或遺贈取得財產的個人。在日本國內擁有住所的個人取得的全部財產均納入征稅范圍。在日本國內沒有住所,有日本國籍者,其在國外居住5年以下時,根據臨時措施,對其國外財產也征稅;在國外居住超過5年時,僅對其國內財產征稅;而沒有日本國籍者,僅對其國內財產征稅。

②繼承稅的征稅對象和稅率。繼承稅的征稅對象原則上是繼承人取得的繼承或遺贈財產。即指可以估算為現金的、具有經濟價值的一切有形和無形資產。因而繼承稅的征稅對象不僅包括動產和不動產,同時也包含特許權、著作權等無形財產權和礦業權、漁業權等經營權利以及私法、公法上的各種債權。另外,繼承人領取的死亡保險賠付和死亡退休金也納入征稅范圍。

繼承稅不征稅的范圍包含:皇室成員繼承的財產;墓地、神龕、佛壇;用于宗教、慈善、學術或公益目的的繼承財產;繼承人因被繼承人死亡獲得的死亡保險賠付款和死亡退休金的一部分,死亡保險賠付款和死亡退休金的最高免征限額分別按500萬日元乘以法定繼承人數計算。

繼承稅的基礎扣除額按5000萬日元加上1000萬日元乘以法定繼承人數計算。

(2)贈與稅

①納稅人及征稅對象。贈與稅的納稅人是因贈與取得財產的個人。取得財產時在日本擁有住所的個人就其取得的全部財產繳納贈與稅。在日本沒有住所的個人,就其國內財產繳納贈與稅。因贈與取得國外財產的個人,在日本沒有住所,但擁有日本國籍者,就其國外財產繳納贈與稅。

贈與稅不征稅財產包括:來自法人的受贈財產;撫養義務人相互間用于生活費和教育費的受贈財產;重癥殘疾人取得的信托受益權價值6000萬日元的部分;子女無償租用父母的土地建造房屋時,對其房屋使用權不征稅。

②贈與稅稅率。贈與稅的基礎扣除額為110萬 日元。

(3)酒稅和煙稅

煙酒作為嗜好品,較之其他商品征收較高稅收, 引進消費稅之后,稅負有所調整。在確立以直接稅為主導稅種之前,酒稅占國稅收入的第一位,現在約占國稅收入的4%;酒稅是以含酒精1度以上的飲料為計稅依據,按照不同酒類設定稅率,如40°的威士忌1公斤稅額高達409000日元;煙酒稅均采用從量稅方式征收,對于香煙,除征收消費稅和地方消費稅以外,還征收國稅的煙稅和地方的煙稅以及特別煙稅。煙酒稅屬于間接稅,最終的負擔者是消費者。

(4)印花稅

對個人或法人制作的憑證如合同、期票、匯票、收據等征收,憑證制作人是納稅人。納稅人在其制作的應納稅憑證上貼足印花稅票即完成納稅。稅率取決于憑證的性質和所含的數額。如不動產轉讓合同金額10萬日元以下,稅率為200日元,合同金額超過50億日元,稅率為60萬日元。

(5)社會保障稅

健康、養老、長期看護和失業保險是政府主辦、雇主和雇員必須參加的制度。稅額由雇主和雇員各自分攤。稅率為:健康保險是月標準工資的4.1%(最大限額為每月40180日元),月獎金標準的4.1%(最大限額為一次支付81000日元);養老保險是月標準工資的6.79%(最大限額為每月42098日元),月獎金標準的6.79%(最大限額為一次支付101850日元);長期看護保險是月標準工資的0.445%(最大限額為每月4361日元);失業保險是月標準工資的0.7%,月獎金標準的0.7%。雇員每月全部保障稅占月標準工資的12.035%,占月獎金的11.59%。其余均由雇主分攤。

評論已經關閉.

?
主站蜘蛛池模板: 建瓯市| 普安县| 嫩江县| 扶风县| 保山市| 武鸣县| 娄底市| 绥化市| 武强县| 东乌| 沭阳县| 岗巴县| 潜江市| 七台河市| 秭归县| 贡觉县| 北辰区| 佛教| 阳春市| 石台县| 东宁县| 大兴区| 云阳县| 高陵县| 繁昌县| 洛阳市| 宁德市| 彭阳县| 安吉县| 乌什县| 吉林市| 巨野县| 洛川县| 岢岚县| 讷河市| 绥棱县| 锡林郭勒盟| 家居| 工布江达县| 成武县| 遂溪县|